首页 / 院系成果 / 成果详情页

参芪益气生血合剂调控miRNA-146-5p、miRNA-155-5p表达及对慢性ITP临床观察  学位论文  

  • 编号:
    a96658e1-7304-4372-8da2-40fa16294f4b
  • 作者:
    郑雪倩
  • 学位授予单位:
    上海中医药大学
  • 作者单位:
  • 导师:
    周韶虹
  • 学位:
    硕士
  • 学位授予年份:
    2016
  • 论文答辩日期:
    3000/1/1
  • 中文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参芪益气生血合剂;微小RNA-146-5p;微小RNA-155-5p;临床药理;
  • 摘要:

    目的: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由于自身免疫紊乱引起血小板破坏导致出血为特点的疾病。目前认为ITP的发病机理是自身免疫紊乱。其发病机制的研究发现,T细胞的两种新的细胞亚群,Treg细胞和Th17细胞在外周血中比例失衡与ITP发病存在一定关系。而近年来有研究揭示,miR-146a与miR-155对自身免疫有调节作用,而且很可能参与了自身免疫相关疾病发生机制。本研究的目的是希望通过中药人为干预,在体外实验中,验证miR-146a-5p及miR-155-5p的异常表达是否可能是ITP潜在的发病因素。明确miR-146a-5p及miR-155-5p在ITP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的异常表达,以及中药能否调整二者的表达。
      方法:临床观察-对服用中药治疗和激素治疗的患者,通过症状评分表、出血评估表、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血糖等指标整理统计,对比治疗3个月后两组的病情改善情况。实验部分-通过QT-PCR的方法检测ITP患者与正常人PBMC中miR-146a-5p及miR-155-5P-5p表达水平;对提取的ITP患者PBMC进行中药干预培养之后再次测量miR-146a及miR-155-5p的水平。
      结果:临床观察-经中医药治疗3个月后观察受试者症状量表积分,血糖,出血倾向评分等指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改善,安全性指标如肝功能、肾功能、血糖及外周血评价效果较单纯激素治疗更安全。实验部分-与正常人对比,ITP患者PBMC中miR-146a-5p水平降低,miR-155-5p水平升高。体外PBMC培养,人为中药干预后,miR-146-5p水平较干预前升高、miR-155-5p水平较前降低。
      结论:1、通过本研究观察,单纯服用中药和激素经过3个月观察之后,中药组和激素组均有疗效,但中药组治疗效果较激素组疗效佳,并且更少出现不良反应;2、miR-146a-5p在ITP患者PBMC中表达水平降低,同时miR-155-5p水平升高,这可能是引起ITP发病潜在原因;3、通过体外中药干预miR-146a-5p水平略有升高、miR-155-5p水平略有降低说明中医药治疗ITP有可能是通过调整microRNA水平来达到治疗目的。

    收起
浏览次数:1 下载次数:0
浏览次数:1
下载次数:0
打印次数:0
浏览器支持: Google Chrome   火狐   360浏览器极速模式(8.0+极速模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