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院系成果 / 成果详情页

刺山柑不同药用部位的化学成分、药效学及质量标准研究  学位论文  

  • 编号:
    8dfae51f-1a65-4dda-a4f5-33cffe28b565
  • 作者:
    刘红娟
  • 学位授予单位:
    上海中医药大学
  • 作者单位:
  • 导师:
    程雪梅
  • 学位:
    硕士
  • 学位授予年份:
    2011
  • 论文答辩日期:
    3000/1/1
  • 中文关键词:
    刺山柑;药用部位;化学成分;药效学;质量标准;
  • 摘要:

    刺山柑(Capparis spinosa L.)为白花菜科(Capparidaceae)山柑属(Capparis)植物,又称野西瓜、老鼠瓜、瓜儿菜、槌果藤、菠里克果和伯格-塔乌孜,是荒漠、半荒漠、干旱、半干旱地区极有栽培价值的抗旱植物。刺山柑在我国新疆分布较广,以吐鲁番盆地最多。除新疆外,刺山柑在甘肃西部、西藏也有分布,是一种优良的防风固沙的植物。刺山柑叶、果和根皮均能入药,主要功能有祛风除湿、止痛、消肿,外敷患处治风湿性关节炎和疮毒。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刺山柑还具有保肝、降血脂、抗氧化等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对刺山柑的研究多集中在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没有对刺山柑建立质量标准。此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维吾尔药分册》中,虽已收载了该品种的根皮为药用部位,但仅有性状、显微鉴别两个项目,其药材长期处于无标准可依的状况,质量难以保证。而且长期以来,对刺山柑根的采挖,已经对刺山柑资源造成极大的破坏。因此,本论文以刺山柑的化学成分研究为基础,通过对刺山柑果实、茎叶和根三个部位的乙醇提取物进行抗炎镇痛、保肝等药理作用对比研究,建立了该药材的质量标准,为刺山柑进行合理利用,加强质量控制提供依据,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一、刺山柑不同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
       利用现代分离分析技术,对刺山柑茎叶和根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分离并鉴定了14个化合物。从茎叶85%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分别为:补骨脂素(psoralen,CS-1),异补骨脂素(isopsoralen,CS-2),对羟基苯甲酸乙酯(ethyl4-hydroxybenzoate,CS-3),对羟基苯甲酸甲酯(methylparaben,CS-4),反式肉桂酸(trans-cinnamic acid,CS-5),苯甲酸(benzoic acid,CS-6),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acid, CS-7),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CS-8),山柰酚芸香苷(kaempferol-3-O-rutinoside,CS-9),芦丁(rutin,CS-10),β-谷甾醇(β-sitosterol,CS-11)和β-胡萝卜苷(β-daucostero1,CS-12),其中CS-1~CS-5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从刺山柑根的85%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2个化合物,分别为capparispine(CS-13),cadabicine(CS-14)。
       二、刺山柑不同部位的药效学对比研究
       1.抗炎实验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及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等两种抗炎模型,对刺山柑果实、茎叶以及根三个药用部位的乙醇提取物进行对比研究。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实验结果表明,茎叶乙醇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抗炎作用呈剂量相关性,且在给药剂量达到中剂量组(1.157g/kg)与对照组比就能显著抑制小鼠耳廓肿胀的程度(P<0.05)。果实及根的乙醇提取物在给药剂量达到高剂量组(3.229和1.697g/kg)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抑制作用。刺山柑不同部位乙醇提取物对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廓肿胀的抑制作用大小依次为茎叶乙醇提取物>果实乙醇提取物>根乙醇提取物。在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实验中,茎叶乙醇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抗炎作用呈剂量相关性,且在给药剂量达到低剂量组(0.579g/kg)与对照组比就能显著抑制小鼠耳廓肿胀的程度(P<0.01),果实乙醇提取物和根乙醇提取物在给药剂量达到中剂量组(1.612g/kg、0.849g/kg)与对照组比较才有显著抑制作用(P<o.01)。结合抑制率评价,刺山柑不同部位乙醇提取物在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抑制作用大小依次为茎叶乙醇提取物>果实乙醇提取物>根乙醇提取物。
       2.镇痛实验采用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以及小鼠热板致痛两种镇痛动物模型,对刺山柑果实、茎叶以及根的三个药用部位乙醇提取物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实验中,各部位乙醇提取物抗炎作用呈剂量相关性,茎叶和果实乙醇提取物在给药剂量达到低剂量组(0.579、0.806g/kg)与对照组比就能明显减少醋酸导致的小鼠扭体次数(P<0.01、P<0.05),根的乙醇提取物只有高剂量组(1.697g/kg)才有明显作用(P<0.01)。茎叶和果实的乙醇提取物在对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模型中比根乙醇提取物的效果好。在小鼠热板致痛实验中,果实和茎叶乙醇提取物高剂量组在30分钟、60分钟、120分钟对小鼠热板痛阈均有显著性差异,根乙醇提取物高剂量组只有在120分钟后,可明显提高小鼠热板法实验的痛阈,说明茎叶和果实乙醇提取物在对小鼠热板镇痛模型中效果较好。
       3.保肝实验采用四氯化碳致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对刺山柑果实、茎叶以及根的三个药用部位乙醇提取物的保肝作用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果实、茎叶乙醇提取物可以使四氯化碳导致的小鼠受损肝组织中的SOD活性较模型组显著升高,果实、茎叶、根乙醇提取物可以使四氯化碳导致的小鼠受损肝组织中的MDA含量较模型组显著降低。
       4.抗炎机制探讨对刺山柑不同部位乙醇提取物进行体外抗炎机制探讨研究,实验表明,经刺山柑根乙醇提取物中、高剂量组干预后,巨噬细胞所分泌的炎症介质一氧化氮含量与炎症模型相比均显著降低(P<o.05),并存在剂量依赖关系。果实乙醇提取物在高剂量组时细胞所分泌的炎症介质一氧化氮含量与炎症模型相比显著降低(P<0.05)。说明根乙醇提取物可以下调一氧化氮炎症介质的表达,根乙醇提取物的抗炎机制可能主要与NO信号转导通路有关。果实乙醇提取物的抗炎机制可能主要是与PGE2的合成或释放有关,而NO信号转导通路可能是次要作用。茎叶乙醇提取物三个剂量组释放一氧化氮含量与炎症模型无明显差异性,其抗炎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5.对capparispine(CS-13),cadabicine(CS-14)进行体外抗炎和抗肿瘤活性研究,均无明显作用。说明这两个生物碱不是刺山柑根乙醇提取物的抗炎镇痛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而且对肝癌细胞增殖无抑制作用。
       三、刺山柑的质量标准研究
       在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结果的基础上,采用现代分析技术建立刺山柑药材的质量标准,建立了TLC定性鉴别和HPLC定量鉴别。
       1.以硅胶作为固定相,乙酸乙酯-甲酸-水-甲醇(5:0.5:0.5:0.8)作为展开剂,建立了刺山柑果实和茎叶中芦丁和山柰酚芸香苷的TLC定性鉴别方法。
       2.建立了刺山柑果实和茎叶中芦丁和山柰酚芸香苷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确定含测色谱条件为:色谱柱:Agilent ZORBAX SB-C18(250×4.6mm,5μm);流动相:乙腈-0.1%三氟乙酸(37:63);流速:1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65nm;进样量:20μl;理论塔板数按芦丁峰和山柰酚芸香苷峰计算均应不低于2000。芦丁和山柰酚芸香苷分别在12.0~599.5和4.8~237.5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方法的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均良好。芦丁和山柰酚芸香苷的回收率分别为99.15%(RSD=1.3%)和99.58%(RSD=2.1%)。

    收起
浏览次数:1 下载次数:0
浏览次数:1
下载次数:0
打印次数:0
浏览器支持: Google Chrome   火狐   360浏览器极速模式(8.0+极速模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