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院系成果 / 成果详情页

高乌甲素微乳凝胶剂的制备及质量评价研究  学位论文  

  • 编号:
    56d651c5-14d0-4331-838c-6454ba6ebc58
  • 作者:
    马艳
  • 学位授予单位:
    上海中医药大学
  • 作者单位:
  • 导师:
    李西林
  • 学位:
    硕士
  • 学位授予年份:
    2010
  • 论文答辩日期:
    3000/1/1
  • 中文关键词:
    高乌甲素;微乳凝胶;凝胶剂;质量控制;体外经皮渗透;经皮渗透性;黄原胶;透皮吸收制剂;透皮速率;临床应用;皮肤刺激性试验;外观;术后镇痛效果;释药性;黏度;经皮给药系统;正交设计法;初步稳定性;薄层色谱法;治疗癌痛;
  • 摘要:

    高乌甲素治疗癌痛及术后镇痛效果显著。但其现有的给药方式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在临床应用上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高乌甲素具有给药剂量小,药效强,肝脏首过效应明显并且有一定的毒性等特点,因此本课题从降低高乌甲素的毒副作用,充分发挥其疗效,提高患者顺应性,丰富临床剂型等方面考虑,将其研制成微乳凝胶透皮吸收制剂,并对其质量进行相关评价。
       本文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对高乌甲素体外经皮渗透性进行了研究。以微乳凝胶的外观、黏度为考察指标,对几种常用的凝胶基质进行筛选,结果表明以黄原胶为基质制得的微乳凝胶外观、黏度最为适宜。采用正交设计法,考察了不同因素对高乌甲素微乳凝胶制剂体外透皮速率的影响,对处方进行了优化。最终确定高乌甲素微乳凝胶的处方为:高乌甲素微乳85.5%,黄原胶1.5%,甘油10%,NMP3%。
       比较了高乌甲素不同剂型的体外经皮渗透性和释药性,结果表明与微乳相比,黄原胶的加入导致微乳凝胶的经皮渗透性和释药性均有所下降,说明凝胶对药物的释放起到了缓释作用。微乳凝胶与黄原胶对照凝胶释放行为一致,说明药物的释放取决于其在凝胶中的释放速度。
       对高乌甲素微乳凝胶剂进行了体外质量控制和评价。对制剂的性状、pH值、黏度等项目进行了规定;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高乌甲素;用HPLC法测定高乌甲素的含量为4.44mg/g;体外经皮渗透和释药规律均符合零级过程,释放速率J为30.46μg/cm2·h,透皮速率约为17.77μg/cm2·h;初步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在室温下放置5个月,微乳凝胶外观、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皮肤刺激性试验表明,对大鼠完整及破损皮肤均无刺激性。
       本文为高乌甲素经皮给药系统的新药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和方法借鉴,有望为高乌甲素临床应用提供一种新的制剂。

    收起
  • 入库时间:
    7/29/2019 5:15:14 PM
  • 更新时间:
    7/29/2019 5:15:14 PM
浏览次数:60 下载次数:0
浏览次数:60
下载次数:0
打印次数:0
浏览器支持: Google Chrome   火狐   360浏览器极速模式(8.0+极速模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