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院系成果 / 成果详情页

锦红片对急性胆源性感染大鼠肠黏膜细胞凋亡作用的研究  学位论文  

  • 编号:
    431687ce-cec4-4c33-93d3-d06b7f57616a
  • 作者:
    王永奇
  • 学位授予单位:
    上海中医药大学
  • 作者单位:
  • 导师:
    张静喆
  • 学位:
    博士
  • 学位授予年份:
    2012
  • 论文答辩日期:
    3000/1/1
  • 中文关键词:
    锦红片;急性胆源性感染;肠黏膜屏障;细胞凋亡;联合治疗;
  • 摘要:

    目的:从调控肠黏膜细胞凋亡的角度研究锦红片防治急性胆源性感染的分子机理,并为中医“从肠论治”假说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将10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急性胆源性感染模型组(简称模型组)、锦红片治疗组(简称锦红片组)、庆大霉素治疗组(简称庆大霉素组)、胰胆管单纯结扎组(简称单纯结扎组)、假手术组,每组20只,分别于干预后3d、5d各处死10只取材。观察干预后各组大鼠生存情况,检测血清DAO活力、D-乳酸及内毒素含量,镜下观察小肠组织形态学变化及肠黏膜细胞凋亡数,检测小肠组织Bcl-2、Bax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各检测指标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实施干预后,各组大鼠的生存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锦红片组和庆大霉素组大鼠的生命体征及镜下小肠组织形态均呈不同程度的好转趋势,模型组和单纯结扎组均呈不同程度的恶化趋势,假手术组无明显异常变化。干预后3d,模型组的血清DAO活力、血清D-乳酸及内毒素含量、凋亡细胞数均明显高于其余四组(P<0.01),而Bcl-2/BaxmRNA比值低于其余四组(P<0.05);锦红片组的血清DAO活力明显低于庆大霉素组(P<0.01),血清D-乳酸含量明显高于庆大霉素组(P<0.01),Bcl-2mRNA相对定量高于模型组和假手术组(P<0.05);庆大霉素组的血清DAO活力、血清D-乳酸及内毒素含量、凋亡细胞数、Bax均高于单纯结扎组和假手术组(P<0.05),Bcl-2mRNA相对定量高于模型组和假手术组(P<0.05),Bcl-2/Bax蛋白比值低于单纯结扎组和假手术组(P<0.05);单纯结扎组的血清DAO活力、血清D-乳酸及内毒素含量、凋亡细胞数均高于假手术组(P<0.05)。与3d时相比,干预后5d,模型组的血清D-乳酸及内毒素含量、凋亡细胞数、Bax均升高(P<0.05),但血清DAO活力、Bcl-2/Bax比值均下降(P<0.05);锦红片组的血清DAO活力、血清D-乳酸及内毒素含量、凋亡细胞数均明显下降(P<0.01),Bcl-2增加(P<0.05),Bax减少(P<0.05),故其Bcl-2/Bax比值亦增加(P<0.05);庆大霉素组的血清D-乳酸含量明显减少(P<0.01),凋亡细胞数、Bax蛋白表达量均增加(P<0.05);单纯结扎组的血清DAO活力、血清D-乳酸及内毒素含量、凋亡细胞数、Bax均增加(P<0.05),但Bcl-2/Bax比值下降(P<0.05);假手术组的各项检测指标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另外,内毒素、Bcl-2mRNA、BaxmRNA均对肠黏膜凋亡细胞数有显著性影响(P<0.01),其中,D-乳酸与内毒素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r=0.843,P=0.000)。
      结论:大鼠急性胆源性感染的改良模型更具优越性;肠黏膜屏障功能受损--SIRS--MODS--MOF是急性胆源性感染发病机制中关键的转归环节:锦红片在改善急性胆源性感染大鼠的黄疸及其它生命体征,降低血清DAO活力、D-乳酸及内毒素含量,保护肠黏膜细胞屏障及功能方面明显优于庆大霉素;促进肠黏膜细胞Bcl-2的表达,抑制其Bax的过表达,提高Bcl-2/Bax比值,是锦红片治疗急性胆源性感染,抑制其肠黏膜细胞过度凋亡、维系肠黏膜细胞屏障及其功能的重要分子学机制;证实了肠黏膜细胞Bcl-2、Bax是锦红片泻热通腑之功效的主要作用靶点及物质基础,为急性胆源性感染中医“从肠论治”假说提供了科学依据。

    收起
浏览次数:33 下载次数:0
浏览次数:33
下载次数:0
打印次数:0
浏览器支持: Google Chrome   火狐   360浏览器极速模式(8.0+极速模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