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院系成果 / 成果详情页

绿原酸的致敏性研究  学位论文  

  • 编号:
    363318c4-e565-467b-b2bb-0eddf97ff25d
  • 作者:
    林敏
  • 学位授予单位:
    上海中医药大学
  • 作者单位:
  • 导师:
    潘颖宜,张彤,韩向东
  • 学位:
    硕士
  • 学位授予年份:
    2010
  • 论文答辩日期:
    3000/1/1
  • 中文关键词:
    绿原酸;金银花提取物;完全抗原;致敏性;过敏实验;中药注射液;无显著性差异;指纹图谱;药物过敏反应;分子物;中药注射剂;阴性;阳性;系统研究;含量;动物血清;单体;致敏原;水提醇沉工艺;
  • 摘要:

    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问题是目前医药学界研究关注的热点。绿原酸是植物体在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次生代谢产物,在很多中药,特别是清热解毒类中药中广泛存在,也是双黄连针剂、清开灵注射液、银黄注射液等多种注射液含有的共性成分。绿原酸是否为潜在过敏原,一直存在很多争议。然而国内报道引用的都是国外六十年代的几篇文献。此后,国内外对绿原酸的致敏性均未见系统研究报道。
       本课题对绿原酸是否会导致过敏反应进行系统研究,以进一步确证绿原酸是否为致敏源,为提高中药注射液的安全性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首先,本文选择富含绿原酸且在中药注射剂处方中出现频率较高的金银花LoMcera Japonica Thunb.药材制备绿原酸单体及提取物。本文水提醇沉工艺成功制备了金银花提取物,浸膏得率在18%左右。采用含量测定和指纹图谱结合的方法控制注射液金银花提取物的质量,结果显示三批提取物中绿原酸的平均含量为73 mg·g-1,指纹图谱中指纹图谱中有12个共有峰,非共有峰面积小于总峰面积的20%。以D101大孔树脂与乙酸乙酯萃取相结合的方法富集绿原酸,精制后获得了含量在98%以上绿原酸单体,为致敏性实验提供质量稳定、可控的供试品。
       研究中金银花提取物配制前采用超滤法去除提取物中可能的大分子物质。经高效液相凝胶色谱法检测分子物质,结果显示分子量在5900以上物质均已去除。致敏实验所用金银花提取物及按本文工艺制得的绿原酸单体中均不含大分子物质,排除供试品中可能存在的大分子物质对过敏性试验的影响。
       其次,按照《植物、天然药物刺激性、过敏性和溶血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以上述制备所得金银花提取物及绿原酸单体为原料,采用药物过敏反应经典模型全身主动过敏实验(ASA)、被动皮肤过敏实验(PCA),对绿原酸及金银花提取物是否为一种致敏原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绿原酸组主动过敏实验(ASA)呈弱阳性,是一种弱致敏原,而金银花提取物两种致敏性反应的阳性结果均不明显。
       对致敏动物血清IgE、组胺等生化指标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绿原酸致敏后动物血清中总IgE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在豚鼠实验中,阳性组(卵清蛋白组)、绿原酸组IgE有增高趋势,但与阴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在BN大鼠实验中,阳性组(卵清蛋白组)、绿原酸组及金银花提取物组IgE含量均高于阴性对照组,其中阳性组、金银花提取物组与阴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
       最后利用碳二亚胺法体外制备了绿原酸完全抗原。BN大鼠主动全身过敏(ASA)实验结果显示,绿原酸完全抗原组较绿原酸组实验动物出现咳嗽、搔鼻、呼吸急促等反应增多,说明绿原酸制备成完全抗原后致敏性增强。BN大鼠IgE测试结果显示在致敏后7天和13天绿原酸及完全抗原组IgE较阴性组显著升高,且绿原酸完全抗原组IgE增高更明显,与阴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
       本文的研究结果提示绿原酸为一种半抗原,具有一定致敏性。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能与体内白蛋白结合成完全抗原,导致Ⅰ型过敏反应,是中药注射液潜在的过敏源。绿原酸在体内转化成完全抗原的条件及其深入的致敏机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收起
浏览次数:2 下载次数:0
浏览次数:2
下载次数:0
打印次数:0
浏览器支持: Google Chrome   火狐   360浏览器极速模式(8.0+极速模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