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院系成果 / 成果详情页

中西药暴露反应的临床药动-药效模型方法学研究  学位论文  

  • 编号:
    28536fef-3555-457f-8736-1cc795aed112
  • 作者:
    汪沉
  • 学位授予单位:
    上海中医药大学
  • 作者单位:
  • 导师:
    郑青山
  • 学位:
    博士
  • 学位授予年份:
    2016
  • 论文答辩日期:
    3000/1/1
  • 中文关键词:
    药学;中西医结合;暴露反应;临床药动-药效模型;
  • 摘要:

    目的:
      临床药动-药效(PK-PD)模型可提供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的核心信息,在中西医结合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经典模型基于“即时药浓-效应关系”,存在诸多问题,限制其临床应用。因此,有必要对其方法学进行探索和改进,以适合在中西医结合研究中的应用,重点为合理用药提供新方法。本研究作为方法学探索,首先对近年发表的文献进行系统评价,发现PK-PD模型使用受限的原因,提出解决方法,然后通过两个实例,探索暴露反应的PK-PD模型在单成分药物和多成分药物中的应用,以期说明在中西医结合研究中的可行性。
      方法和结果:
      1.临床PK-PD模型的新分类与评价
      基于2007-2014年发表的PK-PD模型,仅有30.8%的PK研究与PD研究相关联(383/1242),其可能的原因包括:(1)模型和概念难以理解,影响了研究者的选用;(2)其方法学要求动态药浓数据,以及与之相对应的药效数据,限制大多数药物的应用;(3)重复采样点多,受试者不愿意接受,难以应用于特殊人群;(4)小样本研究为主,不能考虑协变量,信息量少。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重新厘清概念,将PK-PD模型分成三类:动态药物浓度反应模型,暴露反应模型和机制模型。其中暴露反应的PK-PD模型更有价值,具有灵活性和实用性,通过前瞻性设计,能提供更多信息,必将成为中西医结合研究的主流方法。
      2.单成分药物的暴露反应PK-PD模型研究
      采用一个典型实例,用一种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rE-4)作为研究载体,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试验数据,进行药物暴露(Cmax)和疗效(餐后两小时血糖下降率)的关系的群体临床PK-PD模型建模。药代动力学模型为一级吸收一级消除的二室模型,相关联的药效动力学模型为Emax模型。最终PK参数CL/F、Vc/F、Ka、Vp和Q/F的典型值(相对标准误%)分别为6.42(13.4) L/h、19.5(21.8)L、1.27(20.4) h-1、5.32(25.0)L和2.17(53.9) L/h; PD参数Emax和EC50的典型值(相对标准误%)分别为71.8(26.1)%和259(41.2) ng/L;在5、10和20μg剂量下,rE-4均可在5d左右达到稳态浓度,其稳态下AUC分别为727.31、1454.62和2909.24 ng/L*h,稳态下Cmax分别为162.32、324.64和649.28 ng/L,与首次给药相比,AUC的蓄积指数为1.11,Cmax的蓄积指数为1.07,提示rE-4稳态下无明显蓄积作用。对于试验的最高剂量10μg(bid),仅仅能达到60%的最大效应(Emax),当剂量增加到20μg(bid)时,可以达到90%的Emax。提示正在使用的临床剂量(10μg,bid)偏小,可以对疗效不佳者增加剂量。协变量分析显示,各类肝肾指标对该药物的吸收代谢均没有影响,联用二甲双胍对rE-4的治疗效果也没有影响,提示本药的个体差异可能不大。
      3.多成分药物的暴露反应PK-PD模型研究
      本例以中药青娥丸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征(肾精亏虚证)作为研究载体,进行了中药多成分的暴露反应模型的建模。根据FDA的植物药PK研究指南,选择药物中的有效成分补骨脂(其中含有14种香豆素类和黄酮类,总的有效成分含量占青娥丸总剂量的(3.42%)作为体内的PK暴露量,PD指标采用24 h潮热次数相对基线的下降率。基础暴露反应模型为线性模型,模型参数Slope和Intercept的典型值(相对标准误%)分别-56.2(10.2)和-14.6(22.2)。基础模型的PK暴露模型中又引入了体重、疗程、剂量等因素。最终模型表明,对于青娥丸给药达12wk以上,方能达到理想的疗效;模拟不同体重和给药疗程,建立的预测曲面模型,显示疗效和体重呈负相关,与每日给药频次和疗程正相关。因此,根据体重调节给药剂量,或疗效不佳者可适当加量、延长疗程。
      结论:
      本研究首次提出了临床PK-PD模型的新分类,分析了影响其广泛应用的原因,针对性地提出了基于暴露反应PK-PD模型的优势,通过单成分药物和多成分药物两个实例,证明应用于中西医研究的可行性,对其临床合理用药的设计,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收起
  • 入库时间:
    7/29/2019 5:08:36 PM
  • 更新时间:
    7/29/2019 5:08:36 PM
浏览次数:17 下载次数:0
浏览次数:17
下载次数:0
打印次数:0
浏览器支持: Google Chrome   火狐   360浏览器极速模式(8.0+极速模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