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院系成果 / 成果详情页

电针骶四穴疗法对神经源性下尿路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  学位论文  

  • 编号:
    1f18beaa-f9cd-4fd0-9eed-6a1f638e31e3
  • 作者:
    李甜
  • 学位授予单位:
    上海中医药大学
  • 作者单位:
  • 导师:
    汪司右
  • 学位:
    硕士
  • 学位授予年份:
    2016
  • 论文答辩日期:
    3000/1/1
  • 中文关键词:
    神经源性下尿路功能障碍;电针骶四穴疗法;电刺激疗法;临床疗效;
  • 摘要:

    目的:
      比较电针骶四穴疗法与经阴道/肛门电刺激疗法对神经源性下尿路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
      方法:
      招募2014年3月至2016年4月符合录入标准的患者60例,按照患者就诊地点进行分组,其中40例纳入电针骶四穴疗法组(EPNS),20例纳入经阴道/肛门电刺激疗法组(TES组)。采用《国际尿控咨询委员会下尿路功能障碍症状评分量表》及《国际尿控咨询委员会下尿路功能障碍生活质量评分量表》作为疗效评价指标。分别进行12次治疗后,将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种治疗方法治疗神经源性下尿路功能障碍的疗效差异。
      结果:
      1.EPNS组与TES组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神经损伤类型(按损伤部位分类)组成及治疗前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EPNS组40例患者治疗前症状积分为25.05±7.83,生活质量积分为4.12±1.28; TES组20例患者治疗前症状积分为21.50±7.98,生活质量积分为4.01±1.37。经过12次治疗后,EPNS组40例患者治疗后症状积分为12.00(7.00,19.00),生活质量积分为1.80(0.88,2.58); TES组20例患者治疗后症状积分为15.00(12.25,23.75),生活质量积分为3.61(2.82,4.37)。组内比较,两组患者经治后症状积分与生活质量积分与经治前相比都有改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经12次治疗后,EPNS组40例患者症状积分改善差值为12.50(4.00,16.00),相应症状积分改善幅度为0.50(0.24,0.63);生活质量积分改善差值为2.06(1.31,3.58),相应生活质量积分改善幅度为0.58(0.37,0.78);综合疗效指数为0.82(0.59,0.91); TES组20例患者症状积分改善差值为2.00(1.00,4.00),相应症状积分改善幅度为0.09(0.07,0.18);生活质量积分改善差值为0.59(0.24,1.02),相应生活质量积分改善幅度为0.15(0.07,0.25);综合疗效指数为0.25(0.14,0.36)。两组间症状积分差值与症状改善幅度、生活质量积分差值与生活质量改善幅度及综合疗效指数均存在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4.以症状改善幅度为基准,经12次治疗后,EPNS组显效8例(20%),有效19例(47.5%),无效13例(32.5%),临床总有效率为67.5%。TES组显效0例,有效1例(5%),无效19例(95%),临床总有效率为5%。以综合疗效指数为基准,经12次治疗后,EPNS组显效24例(60%),有效10例(25%),无效6例(15%),综合有效率为85%。TES组显效2例(10%),有效1例(5%),无效17例(85%),综合有效率为15%。两组间临床总有效率和综合有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于神经源性下尿路功能障碍,电针骶四穴疗法由于在临床症状改善幅度方面有着显著优势,故相较于经阴道/肛门刺激疗法有更好的综合疗效,尤其是对存在有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的患者。

    收起
浏览次数:83 下载次数:0
浏览次数:83
下载次数:0
打印次数:0
浏览器支持: Google Chrome   火狐   360浏览器极速模式(8.0+极速模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