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院系成果 / 成果详情页

扶正祛邪法治疗病毒性肝炎  期刊论文  

  • 编号:
    1910c547-6788-4609-af9f-b10fca9aa697
  • 作者:
    胡志坚
  • 地址:
    上海中医学院 1962届毕业生 内蒙古自治区中蒙医院内科副主任
  • 语种:
    中文
  • 期刊:
    上海中医药杂志 ISSN:1007-1334 1980 年 4 期 (21 - 24) ; 1980/4/30 0:00:00
  • 收录:
  • 关键词:
  • 摘要:

    <正> 按照中医理论,肝炎的发生发展过程,是正气与病邪相互斗争的过程.在斗争的过程中,正与邪互为消长,不管临床表现有多大差别,机体内正虚与病邪始终同时并存.因此,治疗肝炎时,认真研究正邪两方面的矛盾,正确采取有利于机体康复的扶正祛邪法,是临床十分重要的问题.现按中医辨证分型,分述如下:一、湿热蕴阻型发热口渴,小便短赤.大便秘结或不畅,皮肤巩膜黄染鲜明,脘腹胀满,胁痛,恶心呕吐,脉弦数,舌苔黄腻,舌质红,此属热重于湿;如主要见胸脘满闷,恶心呕吐,口粘,纳呆神疲,或便溏不畅,或低热,脉弦滑或弦缓,舌苔白腻,若有黄疸则色泽不太鲜明,此属湿重于热.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胡志坚, 等. 扶正祛邪法治疗病毒性肝炎 [J].上海中医药杂志,1980(4):21-24.
  • APA:
    胡志坚.(1980).扶正祛邪法治疗病毒性肝炎 .上海中医药杂志(4):21-24.
  • MLA:
    胡志坚, et al. "扶正祛邪法治疗病毒性肝炎" .上海中医药杂志,4(1980):21-24.
浏览次数:1 下载次数:0
浏览次数:1
下载次数:0
打印次数:0
浏览器支持: Google Chrome   火狐   360浏览器极速模式(8.0+极速模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