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院系成果 / 成果详情页

近10年中医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进展  会议论文  

  • 编号:
    162a1380-d690-4a8e-92d9-388a44e4966c
  • 作者:
    叶进
  • 作者单位:
    上海中医药大学;
  • 语种:
    中文
  • 会议名称:
    全国第二十三次仲景学说学术年会
  • 会议地点:
    成都
  • 分类号:
    R74;R28;
  • 收录:
  • 关键词:
  • 摘要:

    对周围性面瘫的治疗,中医从病因病机着眼,总以补气养血,祛邪通络为法,调节面部经络气血运行,改善面部肌肉肌力,从而达到治疗面瘫的作用。根据中医理论,面部属于阳明、少阳经循行之处,又因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故取穴以阳明经为主,循经取穴,局部与远端相结合,激发经络之气,促进气血运行,通经活络,直达病所。常用穴位:局部多取风池、翳风、颊车、地仓、牵正、迎香、水沟、阳白、攒竹、四白、巨髎等;远端取穴如双侧合谷、太冲等。操作手法,一般认为,病初期,以实证为主,治宜用泻法,以祛其邪;病后期,外邪已祛大半,正气亦损,酌情施以补法或平补平泻法。无论急性期、缓解期,还是后遗症期,面部穴位手法总以轻灵为好。尤应注意在急性期面部腧穴宜浅刺、弱刺激,不宜用透刺、强刺激。在针刺治疗中,恰当选择电针对面瘫恢复有较好的促进作用。但要特别注意选择合适的腧穴、波形、刺激量和适当的治疗时期。需要指出的是,针刺治疗面瘫也要辨证论治,须有整体观念,全身调理。早期,辨证多属实证治以祛邪为主;病变日久,多属虚证,或虚中夹瘀之证,治补气活血,通络祛瘀为主。 中药治疗本病也有较好作用,主要以扶正祛邪为原则,多以活血、祛风、化痰、通络、补气力法,随证加减。黄芪、当归、白附子、红花、桃仁、全蝎、蜈蚣、防风、白芷为常用之药,牵正散为常用之方。临床也往往采用内服中药、外用针刺相结合的治疗方法,意在针药内外兼治,针刺直接治疗局部,可促进病处的气血流行,迅速祛除头面风痰,中药可进行全身调节,使正气亏虚得以补养,筋脉之缓急得到平衡,喁僻归正,颜容恢复。实践表明,针药结合是更能增加和提高面瘫治愈率的有效方法。从临床情况看,本病的痊愈与病程及病情轻重有明确的关系,即病程愈短、病情愈轻,疗效愈好,反之则疗效差。因此,对于本病,应在早期病情轻浅时予以及时有效的治疗。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叶进, 等. 近10年中医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进展 [J].全国第二十三次仲景学说学术年会,2015:277-279.
  • APA:
    叶进.(2015).近10年中医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进展 .全国第二十三次仲景学说学术年会:277-279.
  • MLA:
    叶进, et al. "近10年中医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进展" .全国第二十三次仲景学说学术年会(2015):277-279.
浏览次数:22 下载次数:0
浏览次数:22
下载次数:0
打印次数:0
浏览器支持: Google Chrome   火狐   360浏览器极速模式(8.0+极速模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