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院系成果 / 成果详情页

羊踯躅二萜类成分和各极性部位的体内外抗炎活性研究  期刊论文  

  • 编号:
    125bbaf2-413d-4192-86ab-40b84008dc80
  • 作者:
    姚禹民;房鑫; 李俊;张继全; 阮克锋;梁爽;
  • 地址:
    上海中医药大学创新中药研究院中药现代制剂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上海张江中药现代制剂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语种:
    中文
  • 期刊: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ISSN:1008-861X 2019 年 33 卷 4 期 (84 - 88) ; 2019/7/25 0:00:00
  • 收录:
  • 关键词:
  • 摘要:

    目的:对羊踯躅(Rhododendron molle G. Don)二萜类成分和各极性部位的体内外抗炎活性进行评价。方法:制备羊踯躅二萜类成分闹羊花毒素Ⅲ、Ⅵ及羊踯躅水提取液,采用大孔树脂柱色谱法分离不同极性部位(水部位、30%乙醇部位、95%乙醇部位)。体外实验:①取RAW264.7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雷公藤多苷片组、闹羊花毒素Ⅲ组、闹羊花毒素Ⅵ组、羊踯躅水提取液组、水部位组、30%乙醇部位组、95%乙醇部位组,各药物干预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处理(浓度100.0、50.0、25.0、12.5、6.3、3.1μg/ml)。培养24 h后,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情况,计算相对存活率。②取RAW264.7细胞分组同前,各药物干预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处理(浓度10.0、5.0、2.5、1.2、0.6、0.3μg/ml)。药物作用4 h后,加入2.0μg/ml LPS诱导炎症反应;培养24 h后,ELISA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中TNF-α和IL-1β的含量,并分别计算各药物对TNF-α和IL-1β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以比较不同药物体外抗炎活性的效能。体内实验:①对闹羊花毒素Ⅲ、Ⅵ和各极性部位进行小鼠急性毒性实验,评价其毒性大小,并确定体内实验的给药剂量。②各组小鼠分别灌胃给予不同剂量的闹羊花毒素Ⅲ、Ⅵ和各极性部位,连续7 d,末次给药后采用二甲苯诱导耳廓肿胀,比较各组小鼠的耳廓肿胀度,计算肿胀抑制率。结果:体外实验:①羊踯躅二萜类成分和各极性部位在给药浓度≤12.5μg/ml时对RAW264.7细胞增殖无显著影响。②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反应,闹羊花毒素Ⅲ可抑制TNF-α、IL-1β的水平,其IC_(50)值分别为1.87、1.93μg/ml,抗炎效能与雷公藤多苷片相当;95%乙醇部位可抑制IL-1β的水平,其IC_(50)值为9.81μg/ml。体内实验:①闹羊花毒素Ⅲ(LD_(50)为2.35 mg/kg)和闹羊花毒素Ⅵ(LD_(50)为8.47 mg/kg)的毒性均大于雷公藤多苷片(LD_(50)为100.36 mg/kg);各极性部位的LD_(50)值均明显大于闹羊花毒素Ⅲ、Ⅵ;95%乙醇部位(LD_(50)为88.54 mg/kg)的毒性大于羊踯躅水提取液及其他极性部位。②与模型组相比,闹羊花毒素Ⅲ(0.12、0.24 mg/kg)、羊踯躅水提取液(61.88 mg/kg)、95%乙醇部位(8.85 mg/kg)可显著降低模型小鼠的耳廓肿胀度(P<0.05),表现出较强的抗炎活性。结论:以闹羊花毒素Ⅲ为代表的二萜类成分是羊踯躅主要的抗炎活性成分及毒性成分。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姚禹民,房鑫,李俊, 等. 羊踯躅二萜类成分和各极性部位的体内外抗炎活性研究 [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33(4):84-88.
  • APA:
    姚禹民,房鑫,李俊,张继全,&梁爽.(2019).羊踯躅二萜类成分和各极性部位的体内外抗炎活性研究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33(4):84-88.
  • MLA:
    姚禹民, et al. "羊踯躅二萜类成分和各极性部位的体内外抗炎活性研究"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33,4(2019):84-88.
浏览次数:146 下载次数:0
浏览次数:146
下载次数:0
打印次数:0
浏览器支持: Google Chrome   火狐   360浏览器极速模式(8.0+极速模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