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院系成果 / 成果详情页

高乌头化学成分研究和高乌甲素及其主要代谢产物去乙酰高乌甲素的体内分布研究  学位论文  

  • 编号:
    01c5b94b-467f-4a67-9d52-49cf7b4a99ee
  • 作者:
    徐斌
  • 学位授予单位:
    上海中医药大学
  • 作者单位:
  • 导师:
    李医明
  • 学位:
    博士
  • 学位授予年份:
    2016
  • 论文答辩日期:
    3000/1/1
  • 中文关键词:
    高乌头;化学成分;高乌甲素;代谢产物;镇痛作用;实验药理;
  • 摘要:

    高乌头为毛茛科乌头属植物高乌头Aconitum Sinomontanum Nakai干燥根,主产于我国西部及中部,具有温中止痛,散寒燥湿的作用,民间用来治疗风寒关节冷痛或麻木瘫痪、跌打损伤、风湿、急慢性细菌性痢疾等。高乌甲素(Lappacontine,LA)是从高乌头中得到的一种二萜生物碱,是高乌头中的主要化学成分。临床主要使用LA的氢溴酸盐(Lappacontine Hydrobromide,LAH),其水溶性好,便于使用。近年来,LAH的研究一直都比较活跃,研究发现LAH具有镇痛、麻醉、抗炎、解热等作用,尤其作为我国首创的非成瘾性镇痛药,临床上广泛用于癌痛和各种手术后中度以上疼痛的治疗,能够代替阿片类药物,减缓癌症病人的疼痛,并少有阿片类药物所带来的呼吸抑制和成瘾症。目前,对于高乌头中其他化学成分的研究、LA及其主要代谢产物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组织分布以及LA的镇痛机理方面的研究都相对较少,有待于完善。基于LA具有较好的市场应用前景,本课题利用先进的分离纯化技术分离制备了高乌头中的化学成分,进一步完善了对该植物中二萜类生物碱及其它类型化合物的认识;利用UPLC-MS技术建立了同时测定LA及其代谢产物在大鼠各组织中含量的方法,并探究了LA在体内的镇痛机制,为今后的科研和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1.为了完善对该植物中化学成分的认识,本研究利用先进的柱色谱分离技术(HSCCC,大孔树脂,凝胶,ODS C-18,RP-HPLC,中性氧化铝等)分离制备单体成分,并利用NMR,OD,MS等技术对这些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目前,从该植物中已鉴定了19个化合物(16个是二萜类生物碱),其中7个为新化合物,分别为化合物1(sinoranaconitine A),化合物2(sinoranaconitine B),化合物3(sinomontanineK),化合物4(sinomontanine L),化合物5(sinomontanine M),化合物6(ranaconidine),化合物7(N-(chloromethyl)taspine);6个化合物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发现,分别为化合物8(N-deacetylfinaconitine),化合物9(N-deacetylranaconitine),化合物10(akirine),化合物11(ranaconine),化合物12( benzethonium chloride),化合物13(N,N-dimethyl-N-(phenylmethyl)-Benzenemethanaminium)。
      2.为完善LA及其代谢产物的含量测定方法、组织分布情况,以及探究LA的镇痛机制,本研究首次利用UPLC-MS建立了同时定量LA和其主要代谢物去乙酰高乌甲素(NLA)的方法,该方法线性范围为1-3000 ng/mL,准确性、精密度和基质效应均在15%的要求范围内。并利用该方法对这两个化合物的组织分布进行了考察,从而初步阐明了LA的镇痛机制。结果表明,LA具有较好的血脑屏障通透性,首先分布到大鼠脑组织,再代谢为NLA,最后在中枢系统起到镇痛作用。

    收起
浏览次数:6 下载次数:0
浏览次数:6
下载次数:0
打印次数:0
浏览器支持: Google Chrome   火狐   360浏览器极速模式(8.0+极速模式) 
返回顶部